济南长田实业有限公司

【长田荣耀】长田实业副总【长田动态】从市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,董家村的蝶变之路

发布时间:2025-07-10 14:14

 7月9日,济阳融媒发出一篇报道《村企合作促振兴:董家村消夏晚会庆祝荣获全国文明村 多彩活 动彰显乡村振兴成果》,描述了董家村村两委、村民、长田实业,共同庆祝荣获的“全国文明村”荣誉称号的热闹场景,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明新风与产业活力。



这场晚会的热闹,源于董家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漫步今日董家村,格桑花在道路两旁肆意绽放,白墙红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易丰居民宿的木质招牌在微风中轻晃,游客们正举着手机,将这幅古朴与生机交融的乡村画卷定格。然而十几年前,这里还是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”的市级贫困村——房屋破旧、土地撂荒、青年外流,连村口的老槐树都透着萧瑟。

而如今的变化,始于政企村的“三方共建”。2012年底,党中央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。2014年,首任市派第一书记刘振强来到董家村,他帮着村里打井、上电、修路、修整村办公室,发展种植业……在他的带动下,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。但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,仅靠村内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,资源、技术、市场渠道这些难题,村里很难独自解决,得有企业来搭把手。思及此处,刘书记想到了村内走出去的能人——长田实业党支部书记、董事长张勇,他与济阳街道一起主动联系并推荐张总返乡参与脱贫攻坚。

张总一直对家乡怀着深深的眷恋,身为民营企业家,他也时刻牢记着自己的社会责任,一心想要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摆脱贫困、走向富裕。此前,他便已积极投身家乡建设,为李旺村修路,成功打通通往田间地头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;向曲堤街道姜集村捐资捐物,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动力。受到董家村的邀请后,张总毅然决然地行动起来,成立济南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投资3000余万元,引进专业人才、优化产业布局,助力济阳街道董家村顺利脱贫,并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壮大。

产业造血:让黄土地变成“金窝窝”

 

“以前守着几亩薄田,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。现在把土地流转给长田实业,自己还能在村里打工,这收入都翻了三倍!”村民高大爷的笑容里藏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长田实业来到董家村后,第一件事就是以高于市场价格流转村中300余亩土地,打破原有大田单一种植的模式,以“多元种植+林下养殖”的复合发展模式,发展农业种养殖,丰富农产品结构,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产出价值。

2018年,借中央一号文件“宅基地三权分置”的政策东风,经街道、村委会商议后,将董家村作为“三权分置”试点,长田实业分别与村民、村集体签订三方协议,将村中闲散宅基地和村集体建设用地重新盘活利用,发展庭院“微经济”,使村民房前屋后的“方寸之地”变成创收之所。截至目前,共盘活宅院13处、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5处,建有餐厅7间、乡村民宿16间。其中,改造的闲置农房——易丰民宿被评为山东省三星级旅游民宿、“泉城人家”星级精品民宿,董家村也成为“山东省农村闲散土地‘三权分置’改革试点村”。

 

2024年,长田实业再次投资8000余万元,建设现代化蛋鸡养殖场项目。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、养殖规模60万羽,配备智能饲喂、温控新风等系统,年产“无抗鸡蛋”过万吨,带动就业40余人,其产品长田乐享超鲜蛋还获得了济南市“泉水人家”区域品牌授权。此外,长田实业在董家村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。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坊,包含粉皮坊、豆工坊、馒头坊等,形成田间到舌尖的完整产业链条。

 

文化铸魂:让老村落焕发新活力

 

“山南水北谓之阳,咱济阳因地处济水之北,故名济阳。”夜幕降临,位于董家村的长田实践教育基地内灯火通明,负责人曹磊正带着乡亲与孩子们参观基地的济水春秋博物馆。这座“藏”在乡村的博物馆可一点都不普通,它以济阳地域历史文化为主线,串联起商周青铜器残片、明清农耕器具、皇帝御批奏折等千余件藏品,让散落于乡野的文化碎片串珠成链。2025年3月,该博物馆通过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备案;5月,又入选全市研学旅游优秀产品名单。

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,乡村文化振兴既是“铸魂工程”,也是“动力源泉”。2021年,公司充分利用董家村的人文历史、自然资源、易丰农业的成熟配套,着力打造长田实践教育基地,建设了研学教室、黑陶艺术研究院,开发50余门专业研学课程,把教育办在田间地头,促进亲子教育与研学旅行高度融合和快速发展,探索“教育+旅游”的乡村振兴新路径,促进研学教育、产业兴旺、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。


截至目前,长田实践教育基地已服务来自省市、区的30000余名中小学生,被认定为“济南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”“济南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”。曾经无人问津的贫困村,如今成了济南周边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

民生赋能:让乡村生活绽放新光彩

 

“以前农闲时只能打牌唠嗑,现在书屋成了我们的‘充电站’!”村民赵大姐一边整理着书架上的书籍,一边笑着说。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长田实业充分利用闲置村居资源,将其改造为乡村书屋,配备了相应图书资源,涵盖农业技术、文学艺术、儿童读物等多个类别,为村民、儿童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。

 

“基地的老师教我们用矿泉水瓶做水火箭,火箭可以飞好远好远,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!”针对村中留守儿童教育难题,长田实业设立“长田周末小课堂”。课堂不仅开设了基础课程,还设置了科学实验、木工、绘画、扎染等特色课程,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。基地旁打造的林下乐园对全村儿童免费开放,孩子们在课后可以在这里尽情玩耍,真正实现“学逸结合 寓教于乐”的教育理念。此外,长田实业还对考取大学的董家村学生给予奖励,激励更多孩子努力学习,通过知识改变命运。

 

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,长田实业积极整合各方资源,提供保洁、安保、电商运营等多种岗位,让村民真正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同时,针对残障人士、低收入群体等特殊人群,量身定制“公益岗位”,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。作为市级农民田间学校,长田实业还定期组织就业技能培训,提升村民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。

 

阡陌焕新颜:一幅被重构的北方田园诗

 

从市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,董家村的蝶变是长田实业“产业兴村、文化立村、治理强村”模式的生动实践。如今的董家村,不仅是“全国文明村”,也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——这里有农业产业园的科技赋能,有传统村落的文化延续,有村企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。


正如张总在《榜样》节目中所说: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,对这个村有感情,能让父老乡亲能过上好日子,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,也是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。当夕阳为村落披上金纱,长田实践教育基地的灯光与民居的炊烟相映成趣,这幅由政府、企业、村民共同绘就的文明画卷,正在齐鲁大地上书写着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