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念军营“拉歌”赛
王东
自从立志参军,离开亲人离开家,我有幸成为了一名青年人羡慕的军人,和战友们一起为国戍边,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很多人以为部队生活单调,只是紧张严肃的训练作战,其实也有不少轻松加愉快的时候,比如拉歌。
拉歌是军人的“专利”,是在部队行军途中、训练休息间隙、开大会、看电影等集会开始前,以班、排、连、营为单位,列好队伍,或坐或站或行进,通过口头方式邀请一方或多方唱歌,调动士气、激发热情,谁唱得有气势,能压倒对方就算胜利,是一项集体性、竞争性的娱乐活动。拉歌时由各单位自行指定“领”歌者,拉起歌来,一切听其“煽忽”,“和”是群体应答,烘托气氛,内容一般是灵活借用的歌词、民间俗语等,兼收并蓄,押韵上口,有趣好学好记。如果想即兴发挥,那得看领方、和方配合的如何,弄不好,出现差错,会引来对手的哄笑,一笑,队伍就会泄了劲,再想重新启动拉起来,可就不容易了。
我团九连是红军连队,各项工作走在前面,拉起歌来更不含糊,老乡班长刘运庆是个积极活跃分子,你看,这次又是他当领歌员,开始挑战了。他们先合唱一首《战友之歌》热热身,接着开始喊拉歌词:
(领)七连唱歌有水平,(和)全团上下都闻名,
(领)欢迎你们唱一个,(和)我们都来取取经。
七连应战:
(领)九连,(和)拉歌土,
(领)听着,(和)太落伍,
(领)赶快,(和)打背包,
(领)回家,(和)卖红薯。
不消一个回合,战士们就开始热血涌头,不过,一看实在顶不住对方攻势,七连只得合唱一首《我是一个兵》抵挡一下。歌声刚落,九连又卷土重来:
(领)七连唱得好不好,(和)好,
(领)再来一个要不要,(和)要,
(领)来,呱唧呱唧。
掌声引得其他连队技痒,我所在的二连插了进来,借用的是《军民大生产》的词和调,你听:
(领)一连地呀吗,(和)嚎嗨,
(领)来一个呀吗,(和)嚎嗨,
(领)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,来一个呀吗,
(和)嚎——嗨——
战士们的情绪被“煽”起来,如此这般,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,有时是一个单位拉完,一个单位接上,有时是两个甚至多个单位轮番压茬拉歌,就像大合唱里的轮唱,拉歌声、唱歌声、掌声,此起彼伏,煞是热烈。谁表现的高亢、激烈,算谁胜,不过很多时候不计较高低胜败,就是为了活跃活跃气氛,也有时候,双方为分出输赢争得脸红脖子粗,这时首长出来调停,好了好了,都唱的不错,比上次有进步,开始开会了,得,多方只得偃旗息鼓。
拉歌热闹的背后是有积累和付出的,平时要学习新歌,巩固老歌,更要练习默契度,领歌员不分干部战士,谁都可以当,只要嗓音高亢、应变能力强就能胜任。平时训练时还是好好的,节奏声调吐字都有板有眼,可是拉起歌来,血脉偾张,这时候就不讲究歌唱艺术了,全然没有了音调节奏,一个个拉长了脖子,有多大劲使多大劲,最后弄得哑了嗓子是很正常的事,《解放军进行曲》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《打靶归来》《我们都是神枪手》等等这些“热血”歌曲,都是拉歌的必备曲目。
军人也有柔情,《小白杨》听到过多少跑调的乡愁,《想家的时候》牵动过多少战士的心弦,《军中绿花》串起过多少战友的泪线,这些歌曲往往放在拉歌的最后,就让歌调尽情地跑,心弦尽情地跳,泪线尽情地飘。
退伍返乡,歌声依然回响在耳边,脑际挥不去的是歌声伴随的成长,训练场边的白杨是否记得,我当新兵时曾用背包带丈量过星辰的轨迹;射击掩体的青苔想必知道,青春已将汗渍、信念融进战士的钢枪;拉练途经路边的蒺藜肯定没忘,它们的目光里满是经受过考验的豪情和忠诚。飒飒的风穿过人生一世的时光褶皱,依然能卷起当年的口令,“卧倒”“准备战斗”那是岁月发给老兵永不消磁的通行证。